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如何适应这一时代的变革,成为每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5.15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上海市第23届社会科学普及活动——“AI时代,如何养娃?”主题分享沙龙活动在上海开放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此次活动由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上海开放大学工会联合主办,旨在探讨AI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育儿思路和方法。分享活动由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开放大学工会副主席姚爱芳主持。
活动主办方邀请四位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做主题分享。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贺岭峰教授首先作了“AI 时代带给家庭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主旨报告,开篇贺教授的发言就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共鸣:具备自我学习、自我迭代能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会对教育产生巨大冲击,更会影响家庭教育。贺教授继而分析了AI给家庭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家庭教育应回到身体、回到大脑、回到内心、回到族群、回到灵性。家庭教育的价值要重新回归到爱与智慧的升华。最后他指出家庭教育会重新成为生命扬声的起飞点,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有更多荣誉感和责任感。
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赵红老师基于国际视野分享了自身的家庭教育实践案例“我的孙子在芬兰上小学”,通过讲述在芬兰见到的多个生动故事,对比了芬兰基础教育与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同,让家长们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育儿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感受,她的发言从一位祖母同时又是一位家庭教育专家的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目前国际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对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和展望。
杨金鑫博士以“今天,家庭教育如何助力孩子成长”为题,立足当下时代变化和技术变革,重新审视教育,重塑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为家长提供思路,启发和方法。她指出今天助力家庭教育的发力点在于家长们既要关注教育的短期目标又要关注长期目标;用情感为孩子们兜底,用信任替代建议,同时要加强对孩子们软实力的培养,包括承受挫折的能力、说服力、进取力、自信力、诚信力、学习力、创造力.....一言以蔽之:AI时代家长与孩子要共同提升软实力,更多体现求真向善向美。
魏志慧主任以“如何陪伴孩子健康成长”为题,指出孩子将生活在智能化、老龄化、终身化的时代,中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期。她通过分享陪伴女儿成长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建议家庭教育应抓大放小,注重丰富孩子的体验,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学会学习,享受探索和成长的过程。
上海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上海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孙慧教授做了现场点评,她认为AI时代如何养娃是每位家长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并结合自身育儿经历,认为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让孩子有爱的能力,懂得关心别人,此外还要注重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张芳副主任对本次沙龙活动表示充分肯定,认为此次主题沙龙活动为教育系统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包括如何办好教育系统的家长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她指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下一代,既是为家庭培养好子女,更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最后,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成员王伯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AI时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需要更加注重人文教育。首先,AI不能替代价值引领。其次,真正的科学原始创新需要两步走,一是通过人文教育、艺术教育提出创新的想法,二是通过科学教育、逻辑教育来验证想法。再次,王伯军会长强调家庭教育中心灵养护的重要性,心灵养护主要靠“人文心”来解决。最后,王伯军会长呼吁AI时代,人类要用好AI,要让机器越来越人性化,千万不要把人变成机器。
现场60多位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代表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表示,此次活动既有大咖级专家引领,又有家庭教育工作者实时互动,既具专业性又具实用性,拓展了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也学习到了如何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将好的方法灵活自如地运用到家庭教育中。
供稿: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